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

赢麻了,陈佩斯哭了,票房300倍逆袭,朱时茂百万投资可挣了不少

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25日 00:22 0 admin

没想到,年过七十的陈佩斯这次为了拍《戏台》,不但把家里北京四环的房子拿去抵押贷款,还差点连朱时茂投入的百万都打水漂,电影首映头三天票房才区区十几万,他们俩站在台上都快哭出来了。

可天无绝人之路,这部原本被院线“冷处理”的电影,如今票房硬是暴涨到了四千多万,陈佩斯和朱时茂,真的是在绝望和感动之间打了个来回。

我第一次在朋友圈刷到《戏台》的事,是在暑假的某个午后,那会儿大家还在议论现在青年人看片都要娱乐至死,严肃点的内容都没人理。

赢麻了,陈佩斯哭了,票房300倍逆袭,朱时茂百万投资可挣了不少

谁成想正因暑期档大片云集,像《长安的荔枝》《你行!》一窝蜂挤爆市场,《戏台》这种非流量、小众题材直接被排到“鬼点场”。

首轮预售,片方期待半天,后台数字才刷出十几万,仅够买北京三环一间厕所的价钱。

陈佩斯在发布会上那段致歉,网上疯传,眉头皱得能夹死个核桃。

人最怕年纪大了还一心折腾新事儿,尤其是这种现金流极度吃紧的行当。

电影改编自陈佩斯和杨立新合作的经典话剧,搞了七八年,期间断断续续因为资金问题喊停了五次。

说实话,如果不是陈佩斯顶着债务压力,为了“电影梦”拼老命,真没几个人愿意投。

朱时茂拿出上百万救火,后来接受采访时还腼腆地讪笑,“要是真黄了,那椅子坐穿也白搭”。

赢麻了,陈佩斯哭了,票房300倍逆袭,朱时茂百万投资可挣了不少

可是现实比戏剧还精彩。

到了七月二十号,预售票房一下子飙破四千万,点映加起来更是四千三百多万,相较首日预售翻了三百倍。

那一刻,很多关注这部片子的观众都感慨,这是一场属于中老年艺术家的尊严之战。

陈佩斯、朱时茂,站在台下虽然手已经发抖,眼眶里的泪却是滚烫的。

这两个人,从上个世纪的小品舞台一路扶持到今天,成了彼此人生剧本里最重的一笔。

电影好在哪里?

其实拍得并不花哨,镜头笔调温厚,对白里是地道的戏曲腔调。

赢麻了,陈佩斯哭了,票房300倍逆袭,朱时茂百万投资可挣了不少

最妙的是一群大腕儿——黄渤、尹正等—都来友情出镜。

观众里,六十多岁的叔叔阿姨和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并排坐,年轻人原本只是陪父母,结果看到一半都被戳到笑点和泪点。

据说,猫眼打出了9.6的高分,二刷率超过30%。

一些观众甚至撸起袖子写小作文,说“这不是一部讨论票房的电影,而是一场老艺术家用生命演出的谢幕有声”。

最让人触动的,是陈佩斯和朱时茂首映当天的状态。

朱时茂蹲在后台,偷偷红了眼眶;陈佩斯则嗓音发颤,直呼“亏了我就把房卖了,再赚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”。

两个人互相取笑着拍肩,动作都快跟不上自己的老骨头了。

赢麻了,陈佩斯哭了,票房300倍逆袭,朱时茂百万投资可挣了不少

这种情谊和压力,外人说不清。

说白了,谁会想到一部传统戏曲题材的电影,能在如今的市场上硬挤出一条路?

业内许多人都不太乐观,凤凰网娱乐的数据也直言:文艺片票房占比不到5%,多数得靠电影节助力,若单靠院线和排片,《戏台》几乎没有胜算。

在院线经理的“院线经理指数”中,给这片的最终票房预测普遍保守,有人担心年轻群体没兴趣,认为要不是陈佩斯+黄渤的阵容撑着,根本找不到爆点。

但也恰恰是这种“不合时宜”的坚持,给了观众和行情一记响亮的耳光。

回顾这一周的舆论,《戏台》频频登上抖音热榜,不少观众自发模仿影片里的戏曲动作、说唱台词在二创。

赢麻了,陈佩斯哭了,票房300倍逆袭,朱时茂百万投资可挣了不少

戏班传承的“五法四功”随口一问,连平常对京剧一窍不通的年轻观众,现在也能在社交网络上侃侃而谈什么叫“台上一分钟、台下十年功”。

文艺片如果不扑通到底层,压根没法和“爆米花大片”争流量。

但正是这种极致“垂直”,让文化类电影在市场上有了存在的理由。

更深一层,影片的爆红其实应了近几年国家提倡“加强戏曲传承与发展”的号召。

片中,陈佩斯扮演的班主对于戏曲的痴迷、角色的坚守,其实影射了本人三十多年“十年磨一剑”的职业选择。

就是这样一群深陷现实泥潭、仍死抠手艺的艺术家用一部小成本电影,硬是回答了市场对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的怀疑。

电影路演现场,60后、70后居多,但也有越来越多90后、00后拍视频安利他们的“老爹老妈”入坑。

赢麻了,陈佩斯哭了,票房300倍逆袭,朱时茂百万投资可挣了不少

“情怀消费”这个词以前总带点贬义,可这回看着一场场满座,真让人心头涌起一股来自时代和年龄的和解。

但票房逆转背后,也揭示了行业的短板——文艺片要生存,不仅仅靠一波热情,总得有公平的排片支撑才有活水。

像《戏台》这样靠口碑发酵小步快跑逆袭的奇迹,并不是年年发生。

想到不久前《隐入尘烟》和《宇宙探索编辑部》这两部片子,前者农村题材,后者文艺科幻,都一开始被市场冷落,最终靠观众“死磕口碑”意外走红。

这三件“黑马逆袭”事件放在一起看,都证明了中国电影市场其实有容纳非主流的空间,问题只是哪怕一丝机会都不能松手。

朱时茂其实更像一个“押宝者”:一百万能买什么?

在北上广深的房市估计只能当首付。

赢麻了,陈佩斯哭了,票房300倍逆袭,朱时茂百万投资可挣了不少

但如果“买”到一段友情、一场绝地翻盘的人生体验,那还是值得的。

现在票房眼见着一路上涨,投资方估算可能回本,还有行业声音说,后续如果和欢喜传媒牵手搞“保底发行+衍生产品”,再让抖音的大V们二次创作一波,说不定真能打破圈层壁垒,成为小众情怀片的一个增长范本。

想来,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友情,就像那台上台下、你进我退的老式对口。

一个人走到人生这个节点,还愿意为理想赌上全部家当、再拖上老朋友一起上船,别的不说,这种底气和勇气本身就挺让人感慨。

电影会不会最后大赚其实都是水到渠成的奖励,但他们俩分明已用亲身经历,把“演员的信仰”写成了现实生活里的硬杠杠。

时代变了,票房统计、排片利器和话题病毒化比以前更复杂,但有些电影里的人情和坚守,还是隔着屏幕能让人说一句:活该你们逆袭!

这大概就是“戏台”——不只是指舞台,也是那点属于每个承受压力、还不想弯下腰的人的尊严。

从卡在午夜场,到满员场;从一栋房子的赌注,到几十年友情的守望,这出戏,值得坐下来看完。

发表评论

瑞纳视察 网站地图 Copyright © 2013-2024 瑞纳视察. All Rights Reserved.